残余应力直接影响金属制品的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能力、尺寸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在工业和军事等部门受到普遍重视。基于全二维探测器分析方法的新一代残余应力分析仪不仅精度更高,而且不再需要测角仪、不再需要多个入射角才能完成测量、不再需要冷水机、不再需要外接供电电源,因此将改善了复杂形状部件检测、狭窄空间检测、野外工程现场检测、大面积部件检测等测量的难度,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在实验室内,基于全二维探测器分析方法的便携式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可以用来检测焊接处疲劳,齿轮,圆棒,角焊缝,机轴狭窄区,弹簧等;在户外工程中,它可以用来检测管道焊缝,油罐焊缝,除掉外层水泥的建筑内层,桥梁金属,高速铁轨等。
■ 工业机器人搭载μ-X360s残余应力分析仪进行自动化残余应力测量
Pulstec与德国Sentenso(Sentenso GmbH)公司合作,于近期推出了工业机器人搭载残余应力分析仪的新解决方案,实现了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的自主运动、自主检测、自动绘制应力分布云图以及三维振荡等功能。该系统可采用Kuka公司(Kuka AG)或UR公司(Universal Robots)的工业机器人,通过专用夹具将Pulstec μ-X360s的探头部分搭载于工业机器人手臂上,得益于Pulstec的小质量探头,工业机器人的有效载荷仅需4kg即可满足测试需求。

图1. 搭载于UR5e上的Pulstec μ-X360s探头
借助工业机器人强大的程序控制功能,此系统可轻松的对复杂形状样品进行多点残余应力自动测量功能,机器人带动探头多自由度运动,置于待测点上,通过Pulstec与Sentenso联合开发的软件,可自动进行测量,自动显示测量结果,自动绘制云图。软件内还可以设置残余应力阈值,自动判定样品的残余应力状态是否合格(OK/NG)。
参考文献:[1]. Jörg Behler, Yoshinobu Teramoto, and Eckehard Müller, Metal Finishing News, Volume 22, P22-25
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s://qd-china.com/zh/news/detail/2104251141545
■ 喷丸领域应用
近日,Yuji Kobayashi博士在喷丸工艺制备的应力标样基础上,比较了sin2Ψ和cosα两种残余应力分析方法下所测得的残余应力测试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全二维面探技术的cosα残余应力分析方法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相关结果已发表在杂志《The Shot Peener》上,详见:Summer 2019,Volume 33, Issue 3 | ISSN 1069-2010。文章中所采用的基于全二维面探技术的残余应力测试设备为日本Pulstec公司制造的型号为μ-X360s的新一代便携式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该设备将全二维面探测器技术的产品设计和功能再次完善升级。相比于传统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仪,该设备具有更快速的测量时间(二维探测器一次性采集获取完整德拜环,单角度一次入射即可完成测量,全过程平均约60秒),更精确的测试结果(一次测量可获得500个数据点进行残余应力数据拟合,结果更精确),更便利的测试条件(测量精度高,无需冷却水,野外工作无需外部供电),以及更强大的测试功能(具备区域应力分布测量成像(Mapping)功能,晶粒大小、材料织构、残余奥氏体分析等功能),深受机械加工、民生基础建设、国防军工等领域广大同行的青睐。

基于全二维面探测器技术获得的德拜环衍射图像 |
Yuji Kobayashi博士用到的应力标样 |
以上图片来源:《The Shot Peener》Summer 2019,Volume 33, Issue 3 | ISSN 1069-2010
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s://qd-china.com/zh/news/detail/1912082156226
■ 三维应力分析及利用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行专家和学者开始对μ-X360系列以及该设备所采用的的方法感兴趣。尤其,基于cosα方法的残余应力分析仪设备因为移动方便,使得对滚动接触疲劳进行原位评估成为可能。Takumi Fujita等人的工作表明[1]:基于德拜环的应力分析仪跟传统的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仪相比,可快速获得疲劳、断裂准则、裂纹萌生以及滚动接触次表面安定极限等信息;而且,该系统不仅可以用来研究滚动接触疲劳机理还可对滚动接触疲劳的演变程度进行定量评估。Takumi Fujita等人发表的文章中,关于三维应力测量及德拜环测量所采用的设备就是日本Pulstec公司制造的型号为μ-X360的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设备。
参考文献
[1]. Evaluation of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Using X-Ray Diffraction Ring, Materials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Vol.5,,2016,pp23-37.
更多应用案例,请您致电010-85120277/78/79/80 或写信 info@qd-china.com 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