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Nature Water !便携式原子力显微镜助力新型过滤材料发展
发布日期:2025-03-28
文章名称:Methylation of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for superior anti-fouling performance via blocking carboxyl groups in polyamide
期刊名称:Nature Water IF:53.13
DOI:https://doi.org/10.1038/s44221-024-00371-x
在水资源处理领域,反渗透(RO)膜技术至关重要,但膜污染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近日,天津工业大学相关课题组在《Nature Water》上发表了题为“Methylation of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for superior anti-fouling performance via blocking carboxyl groups in polyamide”的研究论文,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突破。在这项研究中,ICSPI 公司的便携式原子力显微镜nGauge在膜的表面成像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进展概述】
反渗透(RO)膜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现象,显著缩短了膜的使用寿命,导致维护成本大幅增加。鉴于此,天津工业大学相关课题组通过在界面聚合作用期间将气态二甲胺(DMA)分子接枝到聚酰胺(PA)上,对RO膜进行甲基化改性。改性后的RO膜水通量达3.84 lm⁻²h⁻¹bar⁻¹,NaCl截留率达99.05%,并对小分子带电有机污染物展现出超卓的抗污染性能,超越了已报道的抗污染膜及商业膜的上限阈值。
天津工业大学相关课题组通过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甲基化PA与小分子带电污染物的吸附能更低,污染物吸附密度低、堆积松散,渗透深度显著减小,避免了PA内部孔道堵塞。本研究通过DMA气态接枝有效阻断羧基生成,接枝率高达38.6%,显著提升了抗污染性能,同时保持高通量和盐截留率。传统抗污染改性方法受限于羧基转化率低(<16%)或水溶液中酰氯水解问题,而气态接枝避免了这些缺陷,反应快速高效(2分钟内完成)。这一成果为RO膜污染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有望推动膜技术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便携式AFM】
在此次研究中,便携式原子力显微镜nGauge凭借其小巧便捷、简单易用、精准纳米成像等优势,为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研究人员可以轻松将nGauge带到实验现场,无论是在实验室的不同区域,还是在与研究相关的其他场所,都能随时进行检测。nGauge 便携式 AFM 的高分辨率表征能力,能够清晰呈现 RO 膜表面的纳米级形貌,对研究 RO 膜的抗污染性能至关重要。
![]() | ![]() |
ICSPI公司便携式原子力显微镜(AFM),左)Redux AFM; 右)nGauge
【图文导读】
图1.DMA改性RO膜的制备与表征。(a) DMA气态接枝到新生PA上的示意图(命名为DMA-RO),通过DMA气体抑制酰氯基团的水解。(b-g) 未改性PA(原始,b-d)和DMA接枝PA(DMA-RO,e-g)的元素解卷积峰。(h) DMA(浓度分别为2、8、16、40 mmoll⁻¹,对应DMA-RO-1至DMA-RO-4)与其他文献报道材料在PA活性层上的接枝率比较。(i) 未改性及DMA-RO(DMA-RO-1至DMA-RO-3)表面PA单元中水解单元比例,DMA-RO显示较低水解单元及羧基含量。实验重复三次,右侧点图显示独立数据,柱状图右侧为均值±标准差(带误差条)。BMEA:双(2-甲氧乙基)胺;TAEA:三(2-氨乙基)胺;PEI:聚乙烯亚胺;PAA:聚丙烯酸;PVA-Arg:聚乙烯醇-精氨酸。
图2. 膜表面形貌、表面性质与分离性能表征。(a) 未改性PA和DMA接枝RO膜(DMA-RO-2)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利用便携式芯片原子力显微镜nGauge的AFM图像。DMA接枝PA(DMA-RO-2)表面比未改性PA更平滑。(b-d) 未改性膜与DMA接枝RO膜(DMA-RO-2)的表面性质,包括zeta电位(b)、水接触角与表面能(c)及分离性能(d)。(e) 膜分离性能随DMA气体浓度变化的趋势。DMA接枝RO膜(DMA-PA-2)比未改性膜具有更少的负电荷和更亲水表面。水通量和盐截留率在15 bar液压下以2000 ppm NaCl溶液为进料测试。
图3.未改性与DMA改性RO膜的抗污染性能。(a,b)以SDS(a)和DTAB(b)作为带负电或正电的小分子模型污染物。污染测试分三阶段:(1) 以2000 ppm NaCl溶液测基线水通量;(2) 记录含200 ppm模型污染物和2000 ppm NaCl溶液的通量;(3) 用去离子水冲洗10分钟3次后,以2000 mg l⁻¹ NaCl溶液评估通量恢复。所有膜的FDR和FRR从(a,b)曲线获得。(c,d) 多周期污染-清洗测试中RO膜的1−FDRs和FRRs(见补充图9),分别使用SDS(c)和DTAB(d)作为模型污染物。(e,f) 文献及本研究中RO膜的选择性与整体抗污染性能的权衡。x轴为水通量A与NaCl渗透率比(1−Rj),y轴为SDS和DTAB污染时通量维持比总和(1−FDR)(e)及通量恢复比总和(f)。紫色阴影表示低于上限(红线)的性能范围。
图4.分子动力学模拟DTAB在DMA接枝PA和未改性PA上的吸附。(a-d) DTAB在DMA接枝PA和未改性PA上的分布,分别以俯视图(a,b)和侧视图(c,d)。俯视图中PA的羧基为蓝色点,DTAB头部为粉色球,尾部为绿色球。Box-X、Box-Y和Box-Z分别表示模拟盒在x、y、z轴上的长度。(e) DTAB在DMA接枝PA和未改性PA上的吸附深度及吸附分子数图。(f) DTAB与PA之间的吸附能计算,包括LJ能和Coul能。DTAB在DMA接枝PA内的渗透深度远小于未改性PA。
【结论】
综上所述,天津工业大学课题组通过气态二甲胺(DMA)接枝聚酰胺(PA),实现甲基化改性,改性膜水通量高,NaCl截留率高,抗污染性能表现优异。RO膜的甲基化已被证明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可以提高RO膜对各种带电污垢的抗污染性,同时论文中还揭示污染机制,为废水处理提供解决方案,助力水资源短缺问题,展示出实际应用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