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器件获重要成果,台式无掩膜直写光刻系统再登Nat. Commun.!
发布日期:2025-03-24
文章名称:Remote epitaxy and exfoliation of vanadium dioxide via sub-nanometer thick amorphous interlayer
期刊名称: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4.74
DOI: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5402-8
【引言】
在纳米器件制备技术领域,远程外延技术凭借在晶膜与基底间插入二维材料(如石墨烯)作为夹层来实现纳米膜剥离的特性,拓宽了器件应用范围。然而,传统用于夹层的石墨烯在苛刻生长条件(如氧化和等离子体)下易受损,这一难题严重制约了该技术在氧化物纳米膜制备方面的发展。
近日,复旦大学相关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项题为《Remote epitaxy and exfoliation of vanadium dioxide via sub-nanometer thick amorphous interlayer》的成果。该研究创新性地利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制备了亚纳米厚的无定形Al2O3夹层,成功实现了氧化物纳米膜(如VO2)的远程外延生长。该夹层不仅耐受溅射损伤和氧化,还能保持基底电势的传递,且易被HF移除。这一方法制备出的4英寸晶圆级自由站立VO2纳米膜,晶体结构近乎单晶,在金属-绝缘体转变(MIT)过程中电阻变化高达4个数量级,物理性能完好。基于此纳米膜制作的多形状(如剥离、弯曲和卷曲)的红外热辐射计,相比多晶VO2器件,探测率更高且电流噪声更低。此研究成果不仅克服了传统异质外延中晶格失配和化学键合的限制,更为制备各种自由站立异质外延氧化物材料提供了新途径,为未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功能器件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本研究中,小型台式无掩膜直写光刻系统- MicroWriter ML3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在 VO2纳米膜器件的研究中,无论是多形状红外热辐射计的特殊结构,还是其他具有复杂几何形状和功能需求的微纳器件,MicroWriter ML3 都能通过灵活的光刻策略,实现复杂图案的精确光刻。这为研究人员探索新型微纳器件结构、拓展研究边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小型台式无掩膜直写光刻系统- MicroWriter ML3
【图文导读】
图1.利用ALD技术实现VO₂纳米膜的远程外延生长。(a)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中,蓝宝石基底上无定形Al₂O₃夹层的原子结构配置。(b) 如(a)中蓝线所示的无定形Al₂O₃夹层顶表面的平面视图电荷密度(ρ)等高线图。(c) 横截面ρ分布等高线图。(d) VO₂纳米膜远程外延生长的工艺示意图:ALD在蓝宝石(0001)基底上形成无定形Al₂O₃夹层,随后通过反应溅射外延生长VO₂纳米膜,最后蚀刻掉夹层以剥离并转移VO₂纳米膜。(e) 生长在蓝宝石基底上的VO₂纳米膜的横截面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图像,标尺为100 nm。(f) VO₂纳米膜与蓝宝石基底界面区域的高角环形暗场(HAADF)-STEM图像,对应(e)中方框区域,标尺为1 nm。插图为VO₂纳米膜和蓝宝石的模拟原子配置,右侧为两者各自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标尺为5 nm⁻¹。(g) 转移到聚酰亚胺/聚二甲基硅氧烷(PI/PDMS)上的4英寸外延VO₂纳米膜照片,标尺为2 cm。
图2. VO₂纳米膜的外延取向分析(a) VO₂ (011) 面的X射线衍射(XRD)极图。
(b) VO₂纳米膜与蓝宝石的横截面STEM图像,标尺为5 nm。(c)、(d) 分别对应(b)中红框和蓝框所示VO₂不同畴的高角环形暗场(HAADF)-STEM图像(晶带轴为VO₂ [102] 和 [201]),白色虚框插图(放大原子图像)与模拟一致,标尺为2 nm。(e) VO₂(绿色)与蓝宝石(蓝色)之间外延关系的示意图。(f) 转移到透射电镜(TEM)网格上的VO₂纳米膜STEM图像,标尺为1 μm。(g) VO₂畴的出平面HAADF-STEM图像(红、黄阴影标示),标尺为2 nm,插图为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图像,箭头方向为VO₂ [100]。(h) 转移后VO₂纳米膜的平面视图选区电子衍射(SAED)图像,显示面内三重对称性,标尺为2 nm⁻¹,出平面方向为VO₂ [010] 晶带轴。
图3.生长及转移后VO₂纳米膜的表征结果。(a)XRD表征曲线。(b) VO₂ (011) 面的XRD扫描结果。(c)VO₂(020)峰附近的倒易空间图,黄色虚线表示块体VO₂值。(d)左图:加热和冷却循环中温度依赖的电阻变化,显示4个数量级的调制幅度。右图:电阻一阶导数,显示金属-绝缘体转变(MIT)温度。(e)沿VO₂纳米膜(约10μm)线扫描获得的拉曼光谱,确认生长及转移后VO₂纳米膜均为单斜相。
图4.多形状VO₂纳米膜热辐射计。(a)剥离的外延VO₂热辐射计,标尺为1 cm。(b)弯曲的外延VO₂热辐射计,标尺为100μm。(c)卷起的外延VO₂热辐射计,微管直径约50 μm,标尺为200 μm。(a-c)上部为器件示意图,下部为实际样品光学图像。(d) 生长状态下外延VO₂和多晶VO₂热辐射计在黑暗环境及室温下的I-V特性,外延VO₂热辐射计显示更高电流响应。插图:VO₂单斜相(M)和金红石相(R)的晶体结构示意图。(e) 生长状态下外延VO₂和多晶VO₂热辐射计的电流噪声随频率变化,外延VO₂热辐射计噪声更低,虚线表示f⁻¹噪声趋势。(f) 不同器件在2 V偏压下随黑体温度变化的探测率。
【结论】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团队通过远程外延技术成功制备了高性能、低成本、可剥离的VO₂纳米膜器件。小型台式无掩膜直写光刻系统- MicroWriter ML3也凭借其灵活的光刻手段、精准的定位能力和对复杂结构的制备优势,在新型纳米器件制备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为 VO₂纳米膜器件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更为整个微纳器件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着相关研究不断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