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栋新Nature正刊!低震动无液氦磁体与恒温器助力莫尔超晶格中的光诱导铁磁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22-05-20
载流子之间的多体相互作用是相关物理学的核心。调控这种相互作用的能力将有望调控复杂的电子相图。近年来,二维莫尔超晶格已经成为量子工程的一个前景研发平台。莫尔系统的功能在于通过调整层扭转角、电场、莫尔载流子浓度和层间耦合,实现其物理参数的高可调性。
由半导体过渡金属双卤化合物(TMDs)形成的莫尔超晶格是一个新兴的平台,可探索高可调性相关效应。结合强库仑相互作用、三角摩尔几何、强自旋轨道耦合和孤立的平坦电子带,TMD异质分子层是测试可调多体哈密顿数的理想平台。事实上,在整数和分数莫尔微带填充下的相关绝缘状态已经被实验证明了。理论上,TMD莫尔平台提供了一个机会来研究具有三角形或六边形几何形状的经典模型,以探索强相关的物理。通过改变现场库仑相互作用U和近邻跳变参数t,预测了具有各种绝缘态、金属态和奇异磁态和拓扑态的多体相图。
图1. WS2/WSe2异质结中的磁圆二色性随填充因子变化。a) 器件示意图; b) PFM图像,标尺:20 nm; c) 反射谱随偏置电压变化 d-e) 磁圆二色(RMCD)随填充因子变化
近期,Xiaodong XU(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小组报道了光激发可以高度调整莫尔捕获载流子之间的自旋-自旋相互作用,从而导致WS2/WSe2莫尔超晶格中的铁磁顺序。图1显示了丰富的填充因子依赖的磁光响应,在填充因子为−1时,RMCD显示出超顺磁样响应。当空穴掺杂明显减少(见图1e)时,一个磁滞回线开始出现, 这是铁磁性的标志。在−1/3的填充因子附近(即每3个莫尔晶胞中有一个空穴)附近,随着激子共振激发功率的增加,在磁圆二色性信号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磁滞回线。
图2. 在填充因子为-1/3的时候对光致铁磁性的观察。a-b)1.6K温度,不同激光功率下RMCD信号随磁场变化。c-d)磁滞回线宽度与温度的关系,激光功率103 nW。
图2a显示了在1.6K温度与填充因子为-1/3的时RMCD信号与激励光功率的关系。当功率小于16 nW时,RMCD信号与磁场之间的关系消失,表现为一条无特征的直线。当功率增加到临界阈值以上时,出现一个滞回线。图2b中零磁场下RMCD信号的强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大,终达到饱和。在低填充因子下,由于空穴距离更大固有磁相互作用明显较弱。因此,在分数填充因子为−1/3处出现的功率依赖的RMCD响应表明,通过光学诱导的长程自旋-自旋相互作用,出现了铁磁序。磁滞回线宽度对光激发功率的依赖关系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在温度远低于居里温度时,磁回线宽度主要由磁各向异性决定。如图2c-d所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磁滞回线宽度减小,有效的居里温度被确定为8K左右。
图3. 利用光激发功率和填充因子调节磁态。a-d) RMCD信号强度与磁场、温度、填充因子的关系图; 图a-b中填充因子为-1/7.
课题组进一步在填充因子为−1/7下进行了温度与激光功率依赖性的RMCD测量(图3)。图3a显示了在不同的激光功率下的测量结果。 作者定义了一个临界温度Tc,超过这个温度,RMCD的磁性响应(心跳线形状)就会消失。以253 nW光激发为例,心跳线形状保持强约40K。为了进一步突出这一效应,图3b中绘制了提取的RMCD信号振幅与激发功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这些数据表明,一旦光激发功率足够大,可以引入磁序,Tc可以从20K左右的调谐到45K。观察到的现象指出了一种机制,其中光激发激子促成了莫尔捕获空穴之间的交换耦合。这种激子促成的相互作用可能比莫尔捕获空穴之间的直接耦合范围更长程,因此即使在稀空穴体系中也会出现磁序。这一发现为莫尔量子物质的丰富的多体哈密顿量增加了一个动态调谐旋钮。
以上的结果是借助于attoDRY2100低震动无液氦磁体恒温器获得的,该低温恒温器可以与拉曼光谱、磁圆二色性、磁光克尔效应和偏振荧光测量等多种实验技术结合使用。
图4:低振动无液氦磁体与恒温器—attoDRY系列,超低振动是提供高分辨率与长时间稳定光谱的关键因素。
attoDRY2100低恒温器温主要技术特点:
☛ 应用范围广泛: PL/EL/ Raman/RMCD/MOKE等光谱测量
☛ 变温范围:1.8K - 300K
☛ 空间分辨率:< 1 mm
☛ 无液氦闭环恒温器
☛ 工作磁场范围:0...9T (12T, 9T-3T,9T-1T-1T矢量磁体可选)
☛ 低温消色差物镜NA=0.82
☛ 精细定位范围: 5mm X 5mm X 5mm @ 4K
☛ 精细扫描范围:30 μm X 30 μm@4K
☛ 可进行电学测量,配备标准chip carrier
☛ 可升级到AFM/MFM、PFM、ct-AFM、KPFM、SHPM等功能
参考文献:
[1]. Xiaodong XU, et al. Light-induced ferromagnetism in moiré superlattices. Nature 604, 468–47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