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 > 新闻中心 > 应用专题丨纳米分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成像技术(nano-FTIR & neaSNOM)助力复合聚合物领域实现新突破

应用专题丨纳米分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成像技术(nano-FTIR & neaSNOM)助力复合聚合物领域实现新突破

发布日期:2021-04-07

背景简介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以聚合物为基体连续相,以纳米级填充物为分散相的一种复合材料,具有易加工、摩擦和磨损率小、表面硬度高以及成本低廉等特点,在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受到诸多科学家的关注。研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是一种综合性认知材料聚集形态形成和物质组成分布的有效方法。通常,科学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颗粒的内部结构及聚集形态。但是,电子显微镜并不能对轻质元素(C, H, N和O) 进行元素识别及表征,而这些元素正是水体系聚合物主链单元的主要组成元素。同时,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功能团的识别强烈依赖于选择性染色,需要将电子密度高的重金属离子引入聚合物链。因此,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STEM-EELS)或者TEM相衬度法来研究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形态结构及元素分布仍然存在一些争议,特别是在研究水溶性主链的聚合物体系中染色带来的误差和衬度失真尤为严重。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纳米分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超分辨光学成像技术(nano-FTIR & neaSNOM)能够实现在10 nm的空间分辨率下对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与电子显微镜与电子能谱结合的方法相比,光学探测技术具有无损伤、无需染色标记、快速且适用性广等优点,可以研究材料化学组分,微观结构、电学、力学、高分子取向与构象以及物质相互作用等信息。


研究进展


近期西班牙纳米科学研究中心的Rainer Hillenbrand团队通过nano-FTIR & neaSNOM对聚全氟辛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PMB)形成的纳米复合颗粒进行研究[1]:证明了颗粒内部形成了复杂的Core-Shell-Shell结构。进一步,通过nano-FTIR对全氟取代共聚物(POA)和丙烯酸共聚物(MMA/BA)在三层结构中的分布及比例进行定量研究,发现本该富集在Core部分的疏水POA在三层结构中都存在,并且在inner-Shell的比例高达到了65%。结合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nano-FTIR & neaSNOM可以呈现复合聚合物颗粒Core-Shell-Shell结构在形成过程中各化学组分生成时间、相分离及迁移的具体路径以及疏水、亲水相互作用,有助于提升对纳米材料复杂高次结构的理解和设计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不同的域(核,壳)显示出显着不同的机械性能和形貌(图1a),其他方法(例如PiFM和AFM-IR)得到的红外信息会跟局域的机械性能有一定关联,造成一些数据假象。而nano-FTIR对于这种材料系统的优点是前沿与样品之间的纯光学相互作用决定了信号,因而得到的信号与材料的机械性能无关。

 

精彩结果展示


图1  PMB嵌段聚合物截面光学超分辨成像。(a)s-SNOM原理示意图。通过激发光(Einc)聚焦照射AFM探针,在针尖周围形成增强的局域近场,进一步AFM探针以Ω轻敲振动频率调制针尖散射(Esca)的近场信号,从而获取纳米尺度下聚合物截面的光学图像。(b)纯poly(POA) 与poly(MMA-co-BA)的nano-FTIR光谱,用作对比参考光谱。垂直的蓝色虚线表示记录在图(d)和(e)中的近场光学图像的红外频率。(c) PMB颗粒的拓扑结构成像。(d, e) 近场红外的相位图对应了样品分别在1250 cm−1 (d)和在1736 cm−1 (e)处的吸收。图像的积分时间为每个像素6 ms;图像获取时间为24 min。


图2  nano-FTIR&neaSNOM对PMB单颗截面Core-Shell-Shell结构中POA/ARC(MMA-co-BA)的高光谱及纳米红外光谱研究(左);图3 对多个PMB聚合物颗粒化学组分的统计研究,定量给出了Core-Shell-Shell的比例分布(右)。


 

图3 单个颗粒横截面对应的AFM的高度图

 

结论


作者展示了无需化学染色标记的一种纳米成像与纳米光谱表征方法(s-SNOM& nano-FTIR),该方法确认了PMB聚合物复合颗粒内部结构并证明了新型的核-壳-壳复杂结构的存在。进一步通过对参比样品光谱进行线性叠加拟合,定量的计算出核-壳-壳结构中各个组分的定量比例及分布。这种同时表征材料微观纳米结构与对应化学成分的方法是前所未见的,有助于帮助科学找到影响材料性能的关键参数以及终材料聚集形态形成的动力学路径,依此来设计和调控材料所需的宏观性能

 

研究利器


上述研究中的纳米分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成像技术(nano-FTIR & neaSNOM)是由德国Neaspec公司利用其独有的散射型近场光学技术发展出来的,使纳米尺度化学鉴定和成像成为可能。这一技术综合了原子力显微镜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高化学敏感度,可以在纳米尺度下实现对几乎所有材料的化学分辨。由此开启了现代化学分析的纳米新时代。该设备还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已成为纳米光学领域热点研究方向的优选科研设备!


图4 neaspec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



 

参考文献:

[1]. Cross-Sectional Chemical Nanoimaging of Composite Polymer Nanoparticles by Infrared Nanospectroscopy, Macromolecules, 2021, 54 (2), 995-1005, DOI: 10.1021/acs.macromol.0c02287